医生,我想尽快种牙!”
“您的牙槽骨条件不够,得先植骨。”
这样的对话在口腔诊室频频上演,当朋友炫耀三个月就戴上种植牙冠时,你却要面对”先植骨再等待”的漫长流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聊聊有关种植牙,镶牙以及种植牙问题!
一、缺牙背后的隐形危机
牙齿脱落后,牙槽骨就像失去支柱的土壤,每年0.5-1mm的速度流失,临床数据告诉我们,缺牙3个月以上的人群中,约60%存在骨量不足问题,被医生按下”暂停键”的案例,往往是因为牙槽骨厚度不足3mm,强行种植就像在沙地上盖楼,必然失败。
植骨:给牙床”填土”的精细手术
植骨术如同为种植牙打造钢筋混凝土基础:
骨粉填充:将人工骨粉(羟基磷灰石或胶原复合物)填入骨缺损处。
屏障膜覆盖:如同”保鲜膜”保护新生骨组织
生长等待:通常需要4-6个月让骨粉与自体骨融合
二、哪些人容易遭遇”植骨关卡”?
长时间缺牙不修复(缺牙超1年风险激增)
牙周炎导致骨质吸收的患者
上颌窦过低压迫牙槽骨的特殊解剖结构。
目前精准的CBCT三维影像技术,能提前预判90%以上的植骨需求。与其抱怨”多挨一刀”,不如庆幸医生提前发现了这个隐患——毕竟稳固的骨基础,才能保证种植牙用上20年甚至更久,下次复诊时,不妨问问医生:”我的牙槽骨相当于几层楼地基?”答案会让你更理解这场必要的等待。
三、植骨手术:为种植牙奠定基础
在种植牙手术中,牙槽骨的骨量是决定手术成功,牙齿缺失、牙周病或外伤等,许多患者牙槽骨会出现萎缩或骨量不足情况,植骨手术为恢复牙槽骨条件、为种植体支撑的重要作用。
提醒种植牙朋友:如果你近期也有想种牙的打算,但不清楚当地种植牙价格和靠谱口腔医院医生的点击下方图片收集了国内正规靠谱的口腔医院、医生、技术等查询好在做种植牙。
01、什么是植骨手术?
植骨手术是一种通过植入人工骨材料来增加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口腔外科技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人工骨粉与骨膜结合使用,填补牙槽骨的缺损部位,从而为后续的种植牙创造理想的口腔环境。
02、植骨材料的作用
人工骨粉
人工骨粉是植骨手术的核心材料,通常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羟基磷灰石或异体骨制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
填补因牙齿缺失或骨吸收造成的牙槽窝和骨缺损区域;
刺激周围骨组织再生,促进新骨形成;
增加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骨膜
骨膜的作用是覆盖骨粉,防止其移位,同时引导骨组织有序生长。它还能隔离软组织,确保骨粉在修复过程中不受干扰。
03、植骨手术的适用情况
植骨手术通常适用于以下患者
牙槽骨因长期缺牙而萎缩
牙周病导致骨组织严重流失
需要种植牙但骨量不足
拔牙后牙槽窝骨缺损较大。
04、手术过程
术前评估
通过口腔CT或X光检查骨量,制定个性化的植骨方案。
手术步骤
局部麻醉后,在牙槽骨缺损区域切开牙龈。
植入人工骨粉,覆盖骨膜
缝合伤口,等待骨组织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
术后护理
避免剧烈运动或触碰手术区域。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漱口水。
定期复诊,监测骨结合情况。
五、种牙后主要口腔清洁
第一,24小时,不刷牙,不漱口(可以用清水或淡盐水轻漱,不要过于频繁,不要用力漱口)。
第二个24小时,不刷牙,用漱口水漱口,3~5次/日(15毫升,轻轻含漱1分钟)。
48小时开始,刷牙,同时使用漱口水漱口,3次/日,持续 7-10天。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