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失败四大原因盘点

种植牙失败四大原因盘点

种植牙是常见的牙缺失修复方法

与传统活动假牙相比

种植牙稳固、咀嚼力较好

易被患者接受

但有时种植体植入三个月都没“长牢固”

甚至直接就掉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被认为可能引起早期种植体失败的因素有:宿主因素、医源性因素、种植的部位、种植体的因素。

01、宿主因素:包括局部条件和全身情况

局部条件指口腔内牙齿、牙周的情况。其实,如果邻牙有牙髓或根尖病变,对种植牙也会有影响。

由于根方骨质比较疏松,如果如果邻牙根方出现病变,细菌或者炎症因子可波及种植体,产生逆行性感染,影响骨愈合或引起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种植体早期失败。

全身情况则包括年龄、全身性疾病、不良嗜好等。年龄≥40岁可能是种植体早期失败的易发因素,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矿物质含量下降,骨变得脆弱,骨的愈合速度变慢。

此外,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及吸烟、夜磨牙、口腔卫生维护不良患者等要有良好遵循医嘱的依从性,否则种植失败的概率将会增加。

02、医源性因素:包括局部条件评估及手术操作

种植牙并非简单在牙龈上“打个洞”,把种植体放进去就好。事实上,这个“洞”——即种植窝的制备很重要,对剩余骨质的厚度及软组织的情况都要有良好的预测及处理。

若是预备后,唇侧骨质局部有薄弱的地方,或者骨改建过程中产生了骨吸收,导致唇侧薄弱,软组织长入,可导致种植失败。

此外,一些牙周炎导致失牙、或者缺牙长期未修复的患者,往往伴有附着龈不足。缺乏附着龈的保护,不利于种植体的菌斑控制,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项外科手术,感染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种植牙手术须严格无菌操作,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消毒,避免对种植窝造成污染,阻断感染源。

此外,不同种植体系统针对初期稳定性的设计各不相同,需要医生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植入程序,才可能建立可靠的初期稳定性。若是医生错误判断了初期稳定性,可能导致种植体在愈合过程中,受到了口腔内肌肉或者咀嚼过程中的压力,而导致骨结合失败。

03、种植部位的影响:牙槽骨骨质与骨量

局部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长期存留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种植前对不同部位骨密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将有利于种植体的存留。

骨的类型通常称为骨质,根据皮质骨和松质骨含量比例分为以下4个级别。
Ⅰ类骨:整个颌骨由均匀紧凑的皮质骨组成;
Ⅱ类骨:厚层的皮质骨包绕在致密的骨小梁外围;
Ⅲ类骨:薄层的皮质骨包绕在致密的骨小梁外围;
Ⅳ类骨:薄层皮质骨包绕在疏松的骨小梁外围。

其中Ⅱ类骨和Ⅲ类骨是较适合种植的骨类型。有研究显示Ⅰ类骨的失败率较高,原因为种植制备植体窝时,产热过高而冷却不够,导致骨细胞坏死,骨结合失败。

04、种植体的选择

种植体的类型也与种植体的存留显著相关。

不同种植体,其表面处理技术、直径大小、长度会有差异。表面处理技术可影响蛋白质的吸附,血小板激活和纤维蛋白保留等。

而有研究表明,在骨量允许的情况下,植入大直径种植体不仅可获得可靠的初期稳定性,还可减少其周围骨所受到的应力。

有学者发现,无论在何种骨质条件下,增加种植体的长度均可增加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更多牙齿问题请 → 在线咨询客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