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啊大家~
缺牙之后如果不及时做科学修复,缺牙位置的牙槽骨会因为失去咬合力的刺激而慢慢萎缩。
这是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共识,也是大家选择修复方式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长期健康因素。
我经常跟大家说,种植牙之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推荐,关键就在于它能通过生物力学传导机制,有效阻止骨萎缩的过程,这是传统的活动义齿、固定桥修复很难做到的核心优势。
咱们的牙槽骨有个生理特点,需要持续的咬合力刺激才能维持形态。
当天然牙缺失后,牙槽骨失去了牙齿根部传递的咀嚼压力,骨组织的代谢平衡就被打破了,吸收的速度远远超过新生的速度。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缺牙后的第一年,牙槽骨高度平均会降低 2-4 毫米,之后每年还会以 0.5-1 毫米的速度持续萎缩。
这种不可逆的骨量流失,不仅会让后期修复变得更麻烦 —— 比如做活动义齿会晃、做种植牙可能需要先植骨,还会影响脸型,让面部看起来凹陷、显老,甚至影响咀嚼功能的长期稳定。
而传统的活动义齿和固定桥修复呢,在防止骨萎缩方面存在明显局限。
活动义齿靠牙床上的基托来分散咬合力,说白了就是靠黏膜来支撑,这种压力传导效率很低,而且压力分布不均匀,时间长了容易压伤牙龈,还没法给牙槽骨提供足够的刺激,缺牙区的骨头还是会慢慢 “变矮”。
固定桥虽然利用两边的健康牙当 “桥墩”,但缺牙的位置本身没有牙根,牙槽骨还是处于 “闲置” 状态,该萎缩的还是会萎缩。
种植牙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模拟天然牙的生理功能。
通过把钛合金的种植体植入牙槽骨,等骨头和种植体长牢之后,咀嚼时的力量就能直接传到骨头里,就像天然牙的牙根一样给牙槽骨 “做锻炼”。
这种持续的刺激能激活成骨细胞,让骨代谢保持平衡,自然就能减少骨吸收。
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做了种植牙的患者,五年甚至十年后复查,缺牙区的骨量保持得明显更好,很多人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跟刚做完手术时差不多,这是传统修复很难达到的效果。
在这儿我一直强调,缺牙后尽早修复很重要。很多患者觉得缺一颗牙不影响吃饭,拖着不处理,或者为了省钱选了活动义齿,结果几年后牙槽骨萎缩得厉害,再想种牙就得先花更多时间和费用做植骨手术。
与其后期补救,不如一开始就选对修复方式,保护好咱们的牙槽骨 —— 这可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萎缩了很难完全补回来。
大家如果有种植牙的需求,选择医生和医院时一定要谨慎。现在全国有一个正规的口腔医疗信息平台,里面的全国口腔医院医生查询系统挺实用的。
这个系统汇总了各地有种植牙资质的机构和医生信息,包括医生的专业背景、做过多少台种植手术、擅长哪种种植技术,还有医院的设备条件、收费标准这些。
大家只需要输入自己所在的城市和简单的口腔情况,系统就会推荐几家合适的,不用自己到处打听,也能避免踩坑。
不过要注意,种植牙对医生技术和医院环境要求很高,最好选有数字化种植设计、无菌手术室的机构,医生最好有口腔种植专科的培训经历,这些在查询系统里都能查到。
当然,种植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做。
比如牙槽骨特别薄、有严重糖尿病或者心脏病的患者,需要先控制好全身情况,或者先做植骨手术。
所以一定要先找专业医生检查,拍口腔 CT 看看骨头的条件,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方案 ——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我看来,口腔修复不只是解决 “能不能吃饭” 的问题,更要考虑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口腔健康。
种植牙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更关键的是帮我们守住了牙槽骨这个 “根基”。
有了健康的牙槽骨,不仅能让面部轮廓更饱满,显得年轻,也为未来的口腔健康留了更多余地。
如果身边有缺牙的朋友,不妨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他们,缺牙后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借助正规的查询系统了解靠谱的医疗机构,这才是对自己口腔健康负责任的态度。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