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创伤或肿瘤性疾病导致的下颌骨分段切除术会对面部的美观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目前,游离血管化腓骨瓣(FFF)被认为是下颌骨重建的金标准技术。该技术包括取出腓骨骨段及其血液供应,并将其移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以重建骨骼、软组织或两者。FFF 具有诸多优势,包括低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双重血液供应(可进行多次截骨术)、丰富的骨量以及高骨质量,使其成为恢复下颌骨连续性和功能的理想选择。牙科种植学极大地拓展了对重建的 FFF 新下颌骨进行修复的可能性。在 FFF 重建中,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时间有不同的区分标准:首先,即刻种植体植入(在植骨术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植体的初始稳定性以及植骨的质量);其次,早期种植体植入(在软组织愈合后的 4 至 8 周或部分骨重塑后的 12 至 16 周植入种植体);最后,晚期种植体植入(在超过 6 个月后进行,即在植骨完全整合之后)。
除了种植体的植入时间外,还有多种种植体加载方案可供选择:首先,即刻加载(在 1 周内功能性咬合状态下植入假体);其次,即刻修复(在 1 周内植入假体,但暂时不置于咬合位置,以避免功能性压力);第三,早期加载(在 1 周至 2 个月内植入假体,允许部分植骨愈合,同时促进功能恢复);第四,常规加载(在 2 个月后植入假体,确保植骨完全骨结合和种植体稳定性)。最近的研究表明,种植体植入的最佳时机通常是即刻植入,因为术后放疗会破坏早期或晚期植入的种植体的骨结合效果。在 FFF 重建手术中,加载方案通常采用常规加载方式。即时加载方案由于在咬合力作用下骨固定材料有断裂的风险而一直颇具挑战性。
采用 FFF 方法进行下颌重建在口腔康复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主要源于骨质差异、软组织管理以及咬合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尽管腓骨是一种可靠的移植物,但它无法复制原生下颌骨的密度或结构特征,这使得种植体的植入和骨整合变得复杂。此外,新形成的下颌骨往往因覆盖其上的厚实软组织(皮肤和肌肉)而存在解剖上的缺陷,从而给口腔康复带来诸多难题。首先,FFF 皮肤蒂会导致颊侧深度不足。其次,FFF 皮肤蒂常常会导致种植体周围袋,这会妨碍良好的口腔卫生并损害种植体的长期存活。第三,由于下颌形态的变化以及缺乏自然的颞下颌关节(TMJ)功能,实现稳定的咬合变得困难,从而影响咀嚼功能和言语。假肢康复治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定制设计,以解决这些解剖结构方面的问题。偏差。最近的一项研究强调了在头颈部癌症患者中进行前庭成形术的重要性,该研究表明,在五年的时间内,这种手术能减少植入物周围的骨吸收,并提高植入物的成功率。
在颅面假体植入病例中,如果皮肤的薄化不够,通常会导致植入物周围积聚大量斑块和角质残留物,这可能会影响长期效果。前庭成形术是一种旨在扩大附着牙龈区域并加深前庭深度的手术。这有助于食物通过,改善刷牙的便利性,并增强牙间刺激。由于传统方法(使用通过调整而固定的假牙并用颌下钢丝固定以固定移植物)因不适和疼痛而被摒弃。如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技术使临床医生能够创建定制的植入物支持夹板,从而防止因肌肉脱离后重新附着到术前位置而导致的前庭深度不足的情况再次发生。
本研究旨在描述一种针对 FFF 新颌骨的牙齿修复的两阶段新型手术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进行即刻种植体植入(阶段 1),随后在后续阶段采用口腔前庭成形术技术并使用定制的种植体保持型支具(IRS)进行治疗(阶段 2),最后通过常规种植体加载修复体(阶段 2)来确保最佳的日常口腔卫生。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